6月30日雨季结束以来,永州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降雨量严重偏少,蒸发量不断增大,水利工程蓄水量急剧减少,大部分地区旱象开始露头,部分地方已出现轻度以上干旱,而且旱情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到8月3日,全市11个县区不同程度受旱。全市38.61千公顷农作物受旱,其中轻旱24.32千公顷,重旱9.63千公顷,干枯4.655千公顷;水田缺水30.97千公顷,旱地缺墒13.938千公顷;全市168条河道断流,12座水库干涸,2729眼机电井出水不足;13.225万人,5.174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旱情发生后,各级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一、早安排,早部署。在今年汛期来得早、雨水多、洪灾重的形势已成定局后,市委、市政府更加关注后期抗旱工作的开展。在全力确保各类水库山塘防洪安全的同时,坚持一库一策,科学蓄水。7月6日的防汛救灾会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加快水毁渠道的修复工作,为下一段抗旱打好基础。进入高温晴热天气后,书记、市长和市级领导下到县区指导救灾补损工作时,也密切关注工程蓄水和旱情发展情况,督促合理用水。旱情露头的县区积极筹划抗旱工作,组织动员各界抗旱保增收,保稳定。
二、加紧水毁修复,确保抗旱需要。今年汛期该市先后发生11次强降水,造成水毁水利设施9981处,损坏小型水库54座,冲毁塘坝984处,损坏堤防1695处3467.3公里,损毁水闸345座、灌溉设施3952处、机电井694眼、机电泵站546处。为不影响后期抗旱,该市抢抓进度,对严重影响农田灌溉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渠道、河坝、山塘、水库等水利设施抓紧抢修,并根据下段防汛抗旱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分清轻重缓急,抓好饮水安全工程、水毁堤防工程、大中型灌区、受损电站的修复重建,重点是尽快恢复灌溉,夺取抗旱工作新胜利。在今年的“6.20”洪灾中双牌灌区渠道受损严重,灌区渠道决堤1处,滑坡、塌方30余处,泥石流冲淹7处,为确保灌区“双抢”农业用水,双牌水库管理局自筹资金在7个工作日内全面完成了抢修任务,恢复灌区供水。目前,我市共对117座水库进行了防渗处险,修复渠道5017处共计196千米,共投入资金1618.7万元,其中市县投入1338.7万元。有利地保证了下段抗旱工作的开展。
三、精心组织,科学蓄水用水。该市针对今年降水集中的实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分析雨水动态,精心组织,分类指导,一地一策,一库一策,在确保各类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有效蓄水。全市在除险加固水库多等诸多不利于蓄水的条件下,蓄水量达到了同期最大值。旱象开始露头时,各地按照“先地表,后地下”,“先活水,后死水”的原则,合理调度,计划用水,一些水源较少的干旱死角,及时改制改种,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四、加紧山塘清淤,增加抗旱水源。全市1000-10000立方米的山塘13.2万处,设计灌溉面积210万亩,担负着全市水利设施1/3的灌溉任务。这些山平塘大都是五、六十年代建设,建设质量较差,防汛抗旱能力愈来愈低,灌溉能力逐年递减。现实际只能灌溉180万亩,需要清淤扩容加固的多达11.6万处。今年来,该市第一批新增农资综合补贴山平塘清淤扩容山塘任务于5月底已全面完成,实际完成山平塘清淤1753处 ,总投资5742.06万元,其中农民“一事一议”投资投劳4129.86 万元。共清淤 433.2万方,新增山平塘蓄水量 452.85 万方,改善灌溉面积 1.9万亩,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 0.51万亩,可增收粮食0.885万吨/年,受益人口达10.65人。山平塘清淤扩容项目完成后,各地明确了山塘所有权,落实了管户主体,制定了合理的取水办法和管水规章,大力提倡节水保水,发挥长期效益。目前,第二批山平塘清淤扩容任务正在实施。通过山平塘清淤扩容,增加了抗旱水源。
五、强化服务功能,坚持抗灾自救。目前,全市各级抗旱服务队,做好了抗大旱、抗长旱的物资人员准备工作。各级防指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抗旱。水利部门加强了各类水库灌区的抗旱调度工作,加强灌溉管理,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石油、电力、农机等部门提早做好抗旱物资器材的供应、抗旱机具的维修和抗旱流动服务。气象、水文部门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做好预测预报,为抗旱决策当好参谋。旱情发生的县区、乡镇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广泛发动群众生产自救,积极开辟水源。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是典型的山区,持续干旱导致地下水下降,山塘干涸,受灾严重,该乡拿出6万元资金用于抗旱救灾,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引导群人自发购买抽水设备,保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不减产,保人畜饮水安全。目前全市已投入抗旱人数16.065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2354.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958.4万元,投入抗旱设备1.635万台套,启动机电井3272眼、泵站940处,抗旱用电70.4万度,抗旱用油118.41吨。通过一系列抗旱措施累积浇灌田地30.64千公顷,103.69千公顷次;临时解决人畜饮水5.02万人、大牲畜14580头。
六、积极调处水事纠纷,确保大局稳定。随着旱情发展,全市各类水事纠纷开始出现,各级各部门积极做好水事纠纷调处,化解用水矛盾,确保不因水事纠纷出现械斗和群体性事件。各地本着相互协商,就地解决的原则,及时处理水事纠纷,不把矛盾上交。水利部门冒酷暑,深入田间地头,做好跨县区、跨省的水事纠纷调解工作。目前市局已处理各类水事纠纷20余起,受旱地区没有因水事纠纷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