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以来,我省面平均降雨103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158毫米偏少35%,其中湘中以南7个地市偏少约5-7成,特别是近期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全省降雨少(最大无有效降雨43天),蒸发大(日平均水面蒸发量近4毫米),耗水量大(15天耗水量达21.6亿立方米),旱情发展十分迅猛。据气象水文部门监测分析,截至8月18日,全省约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出现了轻度以上干旱,其中约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出现了中度干旱,60多个县市区出现气象干旱,约30个县市区出现中旱,部分达到重旱标准。据统计,全省10个市州85个县市区489个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689万亩,其中轻旱465万亩,重旱178万亩,干枯46万亩,有72.43万人、35.67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775条溪河断流,225座水库干涸。
郴州市6月25日以来,平均降雨量91.3毫米,蒸发量达206.2毫米,其中6月29日至7月20日22天全市平均降雨1.7毫米,只有历年同期平均值的2%,有22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11个县市区的部分乡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市有72条河流断流、36座水库干涸,有11.51万人、4.4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受灾严重的嘉禾县部分乡村缺水严重,该县钟水乡肴山塘坡岭自然村,自7月底以来400余人每天不得不从1公里之外挑水来解决饮水问题。
永州市7月1日以来,平均降雨67.3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184.2毫米偏少63%,最大日蒸发量达13.01毫米(8月2日),其中冷水滩区降雨异常偏少,降雨量仅4.5毫米,比历年同期158.5毫米偏少97%。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急剧减少,半个月减少2.49亿立方米,已有76条河道断流,38座水库干涸。受灾严重的祁阳县梅溪镇龟山村晚稻脱水面积达400多亩,羊角塘镇老平安乡3000多亩稻田无法下插,该乡万福村200多亩晚稻绝收,300多人饮水困难。
邵阳市7月1日以来,平均降雨75.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60%,平均累计蒸发量为205毫米,其中新宁县麻宁站、邵东县佘田桥站近40天无有效降雨。由于气温高,降雨少,蒸发量大,旱情发展迅速,全市11个县市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有10.82万人、6.6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水库干涸18座。
娄底市7月8日以来,降水偏少,其中涟源市28天降水仅5.8 毫米,双峰县29天降水仅6.1 毫米,40天降水仅22.8 毫米,全市因旱4.58万人、2.53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受旱最严重的16个乡镇138个村12万余人,现有1.8万人饮水困难,这些居民附近的水井大部分干枯,不得不到几公里外的井里担水喝。
怀化市共有13个县市区、132个乡镇受旱,全市106座水库、1520口山塘干涸,138条溪河断流,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抗旱工作,省防指及时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全力做好抗旱保人饮安全、夺粮食丰收工作。7月13日,省防指召开防汛抗旱会商会,提前部署我省防旱抗旱工作,明确要求各水利工程做好蓄水保水。8月6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分析当前抗旱形势,进一步部署抗旱工作。会议要求坚持防汛抗旱并重,实行全面抗旱,确保供水安全和农业丰收。按照抗旱责任制和抗旱预案的要求,受旱区各级领导迅速到岗到位,深入抗旱一线,层层进行发动,级级抓好落实。8月16日,省防指又召开全省抗旱工作视频会议,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并派出工作组赴受旱地区督查指导抗旱工作。永州市、郴州市以及怀化市还先后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邵阳市部分县区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旱区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抗旱减灾。各地开足一切水利设施昼夜抢灌。对一些水源紧缺的地区采取搭泵抽水、打井、修建水窖拦蓄天上水等办法挖掘新水源,及时调用车辆送水解决临时用水。全省累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8.13万台套,机动运水车3000辆,启用机电井2.4万眼,泵站11612处。各市州、县级财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309万元用于抗旱。气象水文部门加强了雨水情、墒情的监测和预报,省军区、省气象台和省人影办及时为各地提供人工增雨作业信息,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创造有利条件。截止17日16时,9个市州等地23县市区已出动高炮33门,火箭10架,开展作业70次,发射人雨弹2100余发,火箭弹100多枚。电力、石油、农机、农业等部门帮助解决旱区抗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保障抗旱油、电和种子的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