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松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本身就说明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自身所具有的现代性和特殊性,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具有技术先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迅速、交互性强、履盖面广等特点,为我们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武器和新手段。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要求,进行大范围、高效率的有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宣传,进行科学、文明、民主宣传等,提高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内容,更新的形式
1、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认识工具,而且是一种新的知识资源和生产力。他象海一样,可以包容一切。其信息来自不同领域,充分展示世界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创新成果。我们掌握互联网这个新的工具,就能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认识和克服自身的不足,积极努力学习和创造新的文化,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同时也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形象和文化,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他的交互性特点,可以更便于我们开展广泛及时的社会调查和与受众的沟通与对话,更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
3、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和多姿多彩的信息形式,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网络快车。各行各业、专家学者都可以在网络上创办有关网站或主页,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系统,造就强大的宣传声势和文化氛围。
(三)为自我教育、自我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络的现代性和新颖性,吸引着无数的受众。尤其在城市,上网已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之一。网络教育的平等性,使受众更容易主动接近和接受,更容易在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升华。同时网络的完全平等性也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大家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生活观念都可以在交流中发生碰撞和融合,受众可以从正确的信仰、价值理念、伦理道德及先进的文化传统和正确的生活观念中,自觉调整自身的个性差异,改变落后思想,激发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
(四)互联网信息的共享性和实时传输性,使社会的许多网络用户同时接受教育成为可能。
二、互联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互联网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空前的。而相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面对新的事物,存在网络技术普及工作不够,对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认识不足,对互联网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新机遇研究不够,对开辟、占领和运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等问题。尤其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观念和方式方法上都受到严峻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原来在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上容易树立权威,比较容易得到尊重,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而在互联网中,他们的这些优势将减弱甚至丧失,尤其年龄较大的工作者,对网络不了解,不能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在青少年的心目中,其“威信”就会大打折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灌输方法和面对面的说教方式,面对随心所欲选择信息的一代,几乎已经失效。
(二)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对“主旋律”形成巨大冲击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不仅西方文化渗透的渠道和机会进一步增多,而且国内一些不法之徒所散发的黄、毒也无处不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必将对我们的主旋律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受到威胁。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对我们进行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文化、价值观念渗透和侵入的同时,国内的一些非法网站也在抢占信息空间,散布封建迷信,色情泛滥,腐蚀人们的心灵,一些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网络游戏,正在不停地将坐在课堂内的莘莘学子引入网吧,颓废其意志,钝化其求学之心,对青少年危害尤其严重。
(三)意识形态的抵御力受到考验
互联网先进的传媒形式,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斗争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互联网作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有力工具,进行意识形态的强势扩张和传播,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多元文化长期并存,多种意识形态相互激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前不久在我国泛滥的“fa轮功”非法聚会,几乎都与海外网络有关。网络间的意识形态激烈斗争可见一斑,我们的网上防御能力受到考验。
(四)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
一方面我们对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在管理上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与传统媒介不同,网民不仅是受众,更是参与者,他们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并且能通过网络迅速地与人交换和共享信息,这就给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首先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一定程度上说,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素质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能否实现的关键。除了必须具备的政治、文化素质外,还必须组织他们积极上网,了解网络,并能很好地利用网络,知道网络中哪些有害、哪些有益,并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认真、细致、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思想动态,解决因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阵地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网络发展的新特点,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不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当前网络时代社会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在网络上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受众规划和建设好主题鲜明、目的明确、方向正确的主题网站,切实针对不同受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积极利用BBS开辟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以收集资料,了解信息,把握动态;开展网上专题论坛,在某时期选择某方面的热门话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精神文明以及心理咨询等,吸引受众广泛参与。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空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活动,在网上唱响主旋律。
(三)加强对网络的监控管理
重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监控管理,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管理机制,防范不良信息对受众的侵袭和渗透。加大网络管理的立法力度,建立网络执法机构,有效防止不良现象出现。同时,加强自律教育,使受众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规范自身道德行为,明白网络的不文明行为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和犯罪的行为,减少网上不良行为的发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
(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针对网络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突破传统,善于创新。在思想观念上,要把握网络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确立更新现代信息观念,改革传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在思想内容上挖掘利用网络资源,用积极向上的内容占领网络阵地。在方式方法上要体现网络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功能,灵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网络开展各种活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网上网下联动,实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的创新。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掌握网络的特点,发挥网络的优势,变革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