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黄溪美,是永州山水之胜,最美之处在于柳子也曾留步,并写下千古文章。于是在我心里头,黄溪成了我挥之不去的心结,寻芳黄溪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几次计划都因天气或临时有事而破坏,直到这次终于成行。
为了这次黄溪之行,我问了去过的网友,把路线基本搞清了,也参阅了有关文献,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惊奇。原来这个地方还真是文化之地。有好些文人骚客都曾留下过笔墨,山水因文化而生辉,文章因山水而生情。而且在柳宗元之前就有人发现了黄溪之美,是柳宗元同时代的诗人吕温,他写了一首《寻黄溪》:“偶寻黄溪日欲没,早梅未尽山樱发”,撩人遐思,引人向往。再经柳宗元《黄溪记》、《入黄溪闻猿》等二诗一记一点染,黄溪山水就名闻天下了。其后欧阳修步柳公之后也写下一首《黄溪夜泊》,发胸中之郁、念柳公之德。看来我的黄溪之行就好象一次文化之旅。
我们到达黄溪正值中午,冬日的阳光照在溪水上,也照在我们的脸上,灿烂而温暖。是的,是灿烂!别说冬天是凄婉苍凉的,这里的山水却是灿烂的。尽管一路上树丛落败、杂草枯黄,而这里的杨树竹子红枫还灿烂着!再加上清洌的溪水,流动的波光,真的是惬意!
溪上有水泥桥,公路穿山而上。这是古时所没有的。桥上看风景是左右逢源。上游是两山对峙,壁立千仞,如神斧所开,仞上草木葱荣,中有清溪从容而来。正如柳子所说:“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当然,不是春夏季节,山上的野花少,看不到柳公所说“华叶骈植”的盛况了。左边的岩石巨大险隘、裹露呈红色,给人以幽深莫测之感。下游是开阔的江面,两岸树林成排,绿荫依然;因是枯水季节,溪水不深,但特别清纯,溪中鹅卵石成遍,形态各异,很有特色。
我们没有“揭水八十步”去看溪涧的景色,而是沿弯曲盘旋的山路驱车前行。粗石子路很不好走,陡峭险峻、盘山而上、螺旋而下。一边是千尺悬崖,一边是高峻山岭。山上俯视黄溪,蜿蜒如蛟龙,又如一条带花边的玉带,串连众山,溪边不乏巍然峻石,溪水沙石、绿树红枫、田亩山村尽收眼底。有同伴因贪爱风光,几次忘了看路,差点出事,还好有黄神保佑,一路平安。下得山来,地平路宽,清溪小桥农舍田园,一幅典型的南方田园山水画,安静而安祥,听得见鱼儿游水的声音;我站在小石桥上凝视着溪水,清清的可以照见我的影子,连水中鹅卵石的纹理都看得很清楚,河中清晰可见小鱼嬉水,足有几十只,两位爱垂钓同伴手都痒痒的了,竟把我们大家甩在一边,谈他们的鱼经了;还有两台外地车停在路边,好些人正在捡石头,说是要带回去作装饰。水下的石头每搬开一块,可能就有一只小螃蟹或小龟小鱼什么的,我们正要下水试试,村里的嫂子说,“那螃蟹吃不得的,吃了会肚子痛”,不知是真的,还是为了保护这里的环境和生态而故意说的,我们都相信她了。往前走两百米左右,有一潭,大鹅卵石筑成,大概是当地农民浇灌用的。潭深约一米,溪水流下形成小的瀑布,潭下溪面宽阔,小巧的溪水穿流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丛中哗哗地唱歌,两岸各有一排杨树,特别养眼的是两棵枫树,红透的叶子迎风轻舞,煞是好看,女伴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下水拍照,那管水冷刺骨啊,几轮咔嚓声下来,小腿都红肿了也在所不惜,比柳子揭水八十步还要疯狂!
黄溪在阳明山西部,又名黄江,真不愧是一条靓丽的风景长廊。四时之景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其左岸的山上还有一个水库和好几条山溪,据说春夏之季飞瀑潄玉,山花烂漫,更令人留连忘返。以前在这里有一座祠庙,叫黄溪祠,现仅存遗址,据说是人们为了纪念带给人民福祉的黄神而修,是古时祈雨祈福之地,而古时的这块山区又是“异蛇”出没之地,据说正是柳宗元有名的《捕蛇者说》的描述之地。如今,黄神已去,黄溪祠已废,而柳子正如黄神的化身,受到人们经年的爱戴。柳子之于黄溪可谓功不可没!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融入丰厚的人文内涵变得更加绮美而且神奇,而我的黄溪情结与其说是山水之爱,不如说是柳子情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