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文化,有着一般企业文化的普遍性,更具“水”与“电”这个特殊性。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走出水电文化的认识误区
许多企业至今对企业文化理论仍然是迷惑不解或一知半解,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主要有:
其一,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两者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人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新名词。
其二,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经验介绍里谈企业文化必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而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运动队、文艺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于是乎上行下效,导致许多员工说起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其三,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许多企业从厂部到班组,从办公楼到工作现场,到处都悬挂或张贴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
其四,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基层,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了。于是在许多企业里,把一些规章制度、文明用语成文装册,隆重推出之后就成了企业文化。
其五,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许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漂亮的厂徽、整齐的厂服、鲜艳的厂旗、雄壮的厂歌,仅此而已。
二、理清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搞好水电文化的内外结合
水电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电文化建设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集中地反映了水电行业的文化特征。近年来,湖南水电行业形成了富有湖南水电特色的“两抗”文化,一是1998年形成的抗洪精神,二是2008年形成的抗冰精神。如今“两抗”文化已经在三湘大地的水电企业生根、发芽,成为水电职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水电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形成共识变成信仰,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长此以往,优秀的水电文化必将脱颖而出。
水电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水电文化的核心内容,要注重在水电文化建设中营造一种亲密、友善、信任的组织氛围,有效地避免从政治视角或从经济视角实施企业管理的负效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使水电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与水电企业的总体目标真正融合,创造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水电文化要注重外力的引入。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策划指导的方式,尽快提升水电文化的品味。在这方面,湖南省南津渡水电站作了一些先期探索。该站在2004年创建成为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2006年创建成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后,2007年在内部进行了水电文化建设的反思和重建工作。在考察学习省内外水力发电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与做法后,聘请专家学者对本企业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诊断,随即又邀请中南大学专家教授对全站管理人员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讲座辅导,并帮助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策划设计,现在湖南省南津渡水电站已经成功地创建了“以管理为核心的厂区文化,以和谐为核心的社区文化,以美学为核心的家庭文化”的“三位一体”的南电文化体系构架,其水电文化建设受到水利部、湖南省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注重水电文化的行业特性
要把握水电特色,注重行业文化建设。在水电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把水电企业文化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外进步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并且针对水电行业产品、管理、生产和地理的特殊性,将水电文化的范围,从水电生产的传统产业扩展到水电综合开发上来。
要结合水电企业的行业特性,重视水电文化个性发展,要集中反映水电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渊源和延续历程,必须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否则,就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的经营宗旨、奋斗目标和精神风貌,更谈不上建立水电文化。
四、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铸造水电文化之“魂”
在水电文化的诸要素中,必须抓住水电企业精神的塑造这个中心,在具体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提炼,严肃确立。首先要对水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一旦提炼出了水电企业精神,就必须予以严肃确立,使全体员工对水电企业精神有一种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实践水电企业精神。
二是大力宣传,深入人心。水电企业精神确立后,通过各种宣传工具、途径、方式进行灌输教育,使之深入人心。为此可以通过悬挂标语的方式,在有形无形的熏陶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也可以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使员工和家属接触媒体宣传时无形中接受企业精神的教化,将企业精神铭刻在脑海里,烙印在心灵深处。
三是身体力行,发扬光大。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企业精神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因此,水电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绝知此事须躬行”,自觉实践企业精神,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过示范带动,真正把企业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五、坚持发展的观点,面向未来创新水电文化
水电文化的创新除了要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管理创新机制等方面努力外,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运行数百年的管理文化,包括他们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原则、管理标准、管理机制等。这过程是选择吸收与创新提高的过程,可以采取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现代网络技术覆盖宽、传播快、信息广的特点,创新机制与方法,进一步推动水电文化建设。
当前,文化建设在我国水电行业方兴未艾,水电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水电文化对水电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力正为广大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水电文化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为指导,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电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而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爆发出来的“软实力”,必将在水电事业的美好明天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