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津渡水电站库区涉及到零陵区、双牌县两个县(区)、六个乡镇(办事处)、27个行政村,164个村民小组,人口2万多人。库区防护工程作为电站六大主体工程之一,与发电厂房、输变电线路、大坝、引水渠、开关站五大主体工程同步于一九九一年底建成投运。当时整个电站隶属于原永州(现零陵区)管理,为加强对库区工程的领导,电站于一九九二年及时成立库区管理所,管理14个排渍站、排洪渠和两条供电线路等水电设施,协调工农关系。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电站先后投入巨资为库区群众排忧解难,基本解决了用电、饮水、交通、灌溉、吃粮等问题,现在整个库区工农关系日趋协调,库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显现出基本稳定发展的局面。
一、问题及原因
电站库区运行19年来,排渍站机电设备及输变电设施日趋老化,水利设施问题明显增多,工农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排洪渠及防护堤问题增多,库区防护工程采取了“高撇、低排、外围”的防护措施,共修建了防洪渠(土渠)21条41公里,修筑围堤(土渠)11条29.4公里,共保护耕地5250亩,该工程于一九九二年被评为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工程的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的洪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区排洪渠和撇洪渠的问题明显增多:如1、渠道渗漏加大,严重地段时常出现管涌;2、渠道排水不畅,汛期时常出现溢水,淹没群众耕地情况,加大淹没赔损;3、渠道时常出现崩塌、滑坡、垮方现象,影响排洪。
造成上述现象或情况的原因主要是:1、21条排洪渠和11条撇洪渠全是在当时三万民工大会战修建的,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而造成许多渠道开挖未达到设计标准;2、由于电站首期资金紧张,常年维修资金(每年约10万元左右)欠帐过多,维修未到位,从而出现了许多病险地段;3、人为因素对渠道破坏严重。由于渠道多而长,而管理人员少、监管难以到位,从而出现了当地一些群众任意向渠内倒土,任意挖涵洞,筑堤灌溉和养殖等破坏行为;4、由于运行时间较长,渠内树木杂草丛生、淤泥积多等等。
(二)排渍站设施日趋老化。整个库区现有14个排渍站,装机80套共1922千瓦,运行9年来,大部分电动机日趋老化,经常出现问题和故障,甚至有些生产厂家已不生产该设备,造成零配件紧缺,导致排渍不及时或不畅,加大水淹损失,群众意见较大。
( 三)库区35千伏输电线路经常出现故障,由于线路过长(约10公里),线径偏小,电杆过低,砍青不及时和雷击事故,致使该线路每年都要出现跳闸断电故障。
(四)水淹赔损日趋严重,我站水淹赔损工作自1996年以来,采取两条途径来解决:一是对零陵区的水淹损失采取建立赔损基金。即第一年150万元,以后每年60万元拨付给零陵区政府建立赔偿基金,每年由区政府根据灾情组织进行赔付;二是对双牌范围内的水淹赔损,每年由电站与双牌县有关乡镇、村协调赔偿,由电站另行支付。通过15年的赔损操作,该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赔偿金额呈增大趋势,主要是:1、零陵区的赔偿基金未能按协议真正建立起来,正常年份余下的赔偿金被挪作他用,非正常年份超出60万以外的赔偿,区政府又强烈要求我站增加开支,导致我站仅在2001年、2002年、2006年三年就增加赔偿金约50万元;2、洪水灾害频繁,造成赔偿金额日趋加大,电站不堪重负。电站赔损范围内的耕地为二年一遇的洪水,而近年来,几乎每年都出现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灾害;3、赔损标的是稻谷折成人民币,由于粮食价格不断攀升,赔损金额随之加大,电站压力愈之加重。
(五)水淹区粮食补贴难承重负。电站建成后,根据当时国家有关政策,对淹没区土地征收后人均人平不足0.1亩的农民实行了农转非(目前人口有1200人),且每人每年按市场价格供应150公斤大米,移民只出0.3元/公斤,其差价款部分由电站支付,就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电站的粮食补差款每年需开支60万元左右,且随着粮食价格的逐步提高,电站负担愈来愈重。
(六)稻田冷浸现象日益加重。由于电站筑坝引水发电后淹没区河床水位上升,造成沿河冷浸现象,据不完全统计,面积约1000亩左右。冷浸田现象因涉及面积广,鉴别难度大,赔偿金额多,工程措施资金需求大等原因,已成为当前淹没区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七)沿河两岸土地崩塌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常年河水浸泡、冲击和水位升降频繁,致使沿河两岸田土出现多处不同程度的崩塌现象,田土损失不断增多,库区群众意见较大,要求赔偿和整治之声越来越强烈。
(八)已征收土地资源管理较难。我站建成投产以来,截止1996年,电站工程共征用土地5437亩,其中国土部门颁发土地使用证的有2907亩(其中划拨地2828亩,出让地79亩),由于没有颁发土地证的2500亩左右的土地较为分散、管理难度大,因而出现了一些被库区群众侵占的现象。
二、建议和对策
针对上述诸多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将库区移交给当地政府管理。建议由省厅出面与市、区政府进行协调,将库区成建制移交到零陵区管理,每年由省厅或电站给予零陵区一定的经济补偿。此举虽好,可一劳永逸,但工作难度较大,近两年达到目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了库区的长治久安,可以先做一定的舆论准备。或者将我站库区管理所划归事业管理,由南津渡水库管理局管理,便于争取国家有关政策。
(二)加大投入,逐步改造好防护工程
1、制定和谐库区长远规划。
2007年,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库区水利工程、机电设备、供电线路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体整改方案,分年逐步实施。整个库区整改所需资金约需2500万元,其中14座排渍站改造约需1000万元,水利工程约1000万元,两条供电线路约需300万元。库区管理所自身改造约需200万元。如此庞大的整改资金,全靠负债经营的电站难以承担。因此,我们将积极向省厅及有关处室和其他部门汇报请示,争取项目资金,逐步整改。
2、具体措施。
⑴争取全省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对所有排(撇)洪渠、防护堤进行整改,使之达到原来的设计标准,实现排水畅通的目标。该项目我站已委托省水电设计总院于2008年进行了初步设计,已报至厅计划处。
⑵争取大中型泵站改造项目资金,对所辖14个排渍站及供电线路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该项目捆绑在零陵区内,总资金约1600万元左右,由省厅工管局上报至水利部,经水利部初步审查,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⑶争取移民项目资金,对库区冷浸田进行工程改造和渠道整改。2008年、2009年两年共得到市、区移民项目资金150万元,改造两片约400亩冷浸田,效果很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市辖区群众的好评。今年零陵区移民局又有意向投资50万元改造一条撇洪渠,该项目正在紧张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可望在今年10月开始实施。
⑷争取城市防洪项目资金,用于潇水河两岸河堤加固,以减少库区群众的土地损失,此项目现已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总院设计,规划报告已报送至省厅计划处。
(三)认真做好开发利用这篇文章,自建站以来,由于工程安居防洪等需要,我站共征用土地5437亩,已由国土部门颁发土地使用证的土地2907亩,其中划拨土地2828亩,出证地79亩,目前已开发利用2300亩。其中南北花园生活用地440亩,大坝工业园601亩,渠道1300亩,尚有550亩土地有待开发。因此,为开发土地资源,电站于2008年专门成立了群工及土地管理办公室:
一是2009年与零陵区国土局一道,历时三个多月,共立大小桩1241个,对全站已发证的土地全部进行了确权划界立桩,面积约2650亩,并根据土地连片面积大小、所处位置及交通状况,分门别类初步拟定了开发方案,此方案已列入电站五年发展规划,逐年逐步进行开发。今年已在北花园启动3栋350套住宅开发和一栋12层楼办公楼建设。
二是启动开发全家洲沙洲。1995年我站对双牌县五里牌镇全家洲沙洲进行了征收,面积441亩,其中水上部分214.5亩,水下226.5亩,由省国土局颁发了土地使用证。但自2009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强行在该洲非法采砂,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为此,我站迅速向省水政监察总队、永州市水利局及采砂管理部门进行了多次汇报,于2010年3月24日,由市水利局牵头,省水政总队领导坐阵指挥,组织双牌县、零陵区、冷水滩区、祁阳县东安县及零陵区采砂办和我站水政监察支队人员80余名,对该洲非法采砂争取了联合执法行动,共拆除、收缴电站机、电焊机和氧切割机20余台(套),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时隔不久,非法采砂行为又死灰复燃,且越来越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预计三年之内,该洲将不复存在。
为此,电站经过认真研究,认为与其难以制止,不如进行合法有序地开发。目前,我站正组织专门班子负责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积极向市政府、市水利局汇报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二是努力维护电站的合法权益和既得利益。目前,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四)加大协调工作力度,促进库区协调发展。
1、主动配合零陵区政府及相关乡(镇),做好水淹赔损工作。由于洪水灾害频繁,水淹赔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资金越来越多。为此,我们一是加大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力度,做到专款专用,以丰补欠;二是督促有关乡镇把赔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
2、稳妥地做好粮食补养工作。此工作难度大、开支大,若继续补下去,由于物价上涨和人口增长因素,电站每年开支日趋增大,但按现在的管理体制和电站与零陵区1996年签订的供粮协议,只能补下去别无他法。否则,势必影响工农关系,造成库区辖区不稳定。
(作者系湖南省南津渡水电站副站长)